​(生活點滴)以色列胰島素專家在中國圓夢 馬姝瑞 汪海月

 現年六十八歲的尤大‧奇力格頭髮花白,身材微胖,穿著簡單的襯衫,但每當說起「中國」、「胰島素」、「製藥」這些關鍵詞,就會精神煥發,眼中閃起光芒。

 十年前,這位以色列胰島素專家並未想到,他會與中國結下不解之緣,用畢生所學來到這個東方國度圓「製藥夢」。

 一九八二年從特拉維夫大學獲得生命科學碩士學位後,還是年輕小夥子的尤大進入以色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從事生物藥品的開發和生產。他由研發技術員逐步成長為研發工程師,先後在多家國際知名的製藥公司負責制藥工廠的設計與建立、重組人胰島素項目的技術轉移、生產基地建設和產品質量控制管理等工作。

 二00九年底,安徽合肥天麥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高小明在參觀位於以色列的重組人胰島素實驗室時,與尤大及其技術團隊相識,雙方很快決定開展合作。

 胰島素具有較高的技術壁壘,這也決定了胰島素產業是極少數掌握了高端基因重組技術的科技企業,才能參與的高端競爭領域。

 「二00九年底,我便來到天麥公司工作。平均每年都會在中國和以色列之間往返近十餘次,希望能把全球最先進的胰島素製造技術引進到中國。」尤大說。

 作為一名外國專家,尤大遇到的最大困難就是語言障礙,其困難程度又因為他對工作目標的高要求而加倍。

 「傳遞技術僅僅是一個層面,我認為不僅要教會中國的夥伴製藥技術,還要告訴他們西方的製藥標準和規則,告訴他們西方的思考模式。這種溝通要非常專業,不僅要懂得生物科技語言,還得懂得法律等很多知識。」尤大說。他和團隊每年還會用專門的時間組織培訓,教授中國技術團隊。

 醫藥創新領域有著「雙十」定律,即一款創新藥的研發需要耗時十年時間,花費十億美元。而尤大帶領的創新團隊將國際先進的胰島素生產技術引入中國,縮短了產品研發週期、降低了資金投入。

 「天麥公司胰島素項目從二0一0年的『零投入』,發展到二0一八年投資額超過十六億元。這些數字的轉變,見證了尤大先生在天麥生物胰島素項目建設過程中的努力和貢獻。」天麥公司董事長高小明說。

 如今,天麥公司已成為中國具備胰島素量產能力的少數企業之一。今年二月,公司二代胰島素在廣州市藥品帶量採購中中標,中標產品價格較現有價格降幅達百分之四十至五十。

 「未來我們還可以做更多。」尤大表示,他和團隊正與天麥公司一起,緊張地研發著被稱為「世界難題」的口服胰島素。今年,他們研發的口服胰島素將開展三期臨床研究。

 「口服胰島素一直都是個世界難題,目前還沒有公司推出這一新產品。相比直接注射,它更加方便,同時也能將血糖維持在比較穩定的水平,將改變患者的服藥方式,對糖尿病患者有很大意義。」他說。

 已近古稀之年的尤大並沒有退休的打算,在他看來,「中國打開了自己的盒子」,這對全世界希望成就事業、造福人類的外國專家來說,都是一片誘人的熱土。

 「中國對世界的開放、與世界的溝通合作越來越好,這是向前發展的一條正確道路。只要步履不停,我相信未來十年、二十年,中國技術、中國製造將會更好。」尤大堅定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