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報)談錢不俗  星雲大師

 無論是企業主和員工,還是我們與人交往做朋友,彼此之間要能互相感動。我們做人好不好,計算一下就知道,如一天當中,我做了幾件讓人感動的事情,說了幾句讓人感動的話語,把它記錄下來。同樣,對於別人所做的事,所說的話,我有多少感動。記得越多,表示越成功。

 摘引自《管事與管人》

 「企業」是社會現代化的名詞,特別強調企業內部的管理。為了更成功地經營企業,近年來衍生出「企業管理學」的顯學。若就一般人所認識的企業,通常是指經營營利事業的組織體,但是從企業家的定義來了解,是指「於企業體內,訂制一定的計劃,以實踐其創立該企業的理念和目的,並加以監督經營者」。可見企業的精神首重在理念的實踐,通過成功地經營,以分享利潤和喜悅。

 企業的種類有工業、商業、文化事業、慈善事業,有國家經營的國有企業、私人經營的私企業,有個人企業、公司企業等,不一而足。我認為企業的意義是要有目標、有計劃、有組織、有辦法、有系統,是心智的活動,是理念的管理。企業不一定是指工商財務,它應該是有計劃的組織體。如國家、社團、宗教、文化、慈善、教育等,用現代的意義來說,都可以說是企業體。

 佛教是相當重視企業理念的,例如佛陀當初創建僧團就是本著有組織、有計劃的企業精神而成立的;唐代馬祖創叢林,百丈立清規,是具有企業思想的;近代太虛大師整理僧伽制度,也是企業精神的展現;乃至佛光山倡導人間佛教,也是以有組織、有系統、有規劃的企業精神來進行人間佛教事業的管理。因此,企業的定義不一定是指社會的工商企業。

 我們是用企業的精神在管理佛教事業的。我們講究組織、制度、理念、企劃,結果有人把企業管理當成商業化,認為佛光山是商業化的團體,後來有一些社會人士也不斷批評佛光山商業化,這是對佛光山很大的傷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