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榜)美食之都遊──桑基魚塘 林老師

 十八世紀英國經濟學大師亞當‧史勿斯(Adam Smith)著有《國富論》一書,這部著作奠定了資本主義自由經濟的理論基礎,該書的出版標誌著古典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的建立,堪稱西方經濟學界的「聖經」。

 書裡第一篇為〈論勞動生產力增進的原因並論勞動生產物自然而然地分配給各階級人民的順序〉,亞當‧史勿斯認為加強勞動分工以提高勞動生產率;……;分工的原因。他覺得「交換」是分工的起因,於是就他著重分析了「交換」,認為人類天生就有互通有無的傾向;交換和分工的出現,令群體(國家)得以裕民、富國。倘分工導致富裕,相信地方資源運用,亦作如是觀。經濟學大師又指出:沿海地方較內陸經濟富裕,低運輸成本是主因,正因如些,內河漕運亦有同樣優勢,令沿河流域可產生較高的經濟效益。

 順德位處近南部沿海的珠江三角洲地域,遂出現一種名為「桑基魚塘」的生產模式。所謂「桑基魚塘」,就是除了利用自然環境外,也可以用圍河造田、圍海造田方式產生。是珠三角地區為充分利用土地而創造的一種挖深魚塘,墊高基田,塘基植桑,塘內養魚的高效人工生態系統。也是一種因地制宜、充分體現勞動人民智慧的廢料回收循環再用操作。桑基魚塘是種桑養蠶與池塘養魚相結合的一種混合生產經營模式。在池埂上或池塘附近種植桑樹,以桑葉養蠶,以蠶沙、蠶蛹等作為魚的餌料,以塘泥作為桑樹肥料,形成池埂種桑,桑葉養蠶,蠶蛹餵魚,塘泥肥桑的生產結構或生產鏈條,二者互相利用,互相促進,達到魚蠶兼取的效果。

 桑基魚塘和其他農業生產方式相比,具有如下優點:一、經濟效益高。通過發揮生態系統中物質能量迴圈轉化和生物之間的共生、相養規律的作用,達到了集約經營的效果,符合以最小的投入獲得最大產出的經濟效益原則。二、生態效益好。桑基魚塘內部食物鏈中各個營養級的生物量比例適量,物質和能量的輸入和輸出相平衡,並促進動植物資源的迴圈利用,生態維持平衡。

 在美食之都順德的桑基魚塘,可算個中典範。從種桑開始,通過養蠶而結束於養魚的生產迴圈,構成了桑、蠶、魚三者之間密切的關係,形成池埂種桑、桑葉養蠶、蠶繭繅、蠶沙、蠶蛹、繅絲廢水養魚、魚糞等泥肥肥桑的比較完整的能量流系統。在這個系統裡,蠶絲為中間產品,不再進入物質迴圈。鮮魚才是終級產品,提供人們食用。系統中任何一個生產環節的好壞,也必將影響到其他生產環節。珠三角有句漁諺說「桑茂、蠶壯、魚肥大,塘肥、基好、蠶繭多」,充分說明了桑基魚塘迴圈生產過程中各環節之間的聯繫。

 桑基魚塘的發展,一如經濟學大師提出的的分工、沿海(河)地域優勢理論中既促進了種桑、養蠶及養魚事業的發展,又帶動了繅絲等加工工業的前進,已然發展成一種完整的、科學化的人工生態系統。◇(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