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檔案室)美文三號店 胡樹勇

聽周總說他在第二中學大門斜對面新開了一家他的美文書店分店,請我有空去指導指導。

週六早上晨練,我就步行朝縣城東面走去。早春二月,剛剛是倒春寒式的降溫降雨後的雨過天晴,萬里無雲,天空碧綠。步行十八分鐘,來到新書店門口。走進書店,周總不在,一位年輕的姑娘問我買甚麼東西。態度很熱情,我說看看。

這是一大間面積約九十平方米的臨街門店,牆的四圍包括臨街的玻璃櫥窗都放置著書架和文具書架,中間是兩排立式書架和階梯書架,各種書籍和學生用文具擺放得整整齊齊。

我對書店有由來已久的好感。剛剛改革開放時,我曾對妻說,把你家裡的那個小門店開個書店說不定會賺錢。我自己沒開成書店,後來在那個地段開書店的都掙了錢,包括現在的美文書店,反之,曾經在那個地段開書店的一位老闆賺錢後改行去做其他生意,卻慢慢銷聲匿跡。我那個開書店的想法是受魯迅曾經開書店的啟發。其實,喜歡寫作的讀書人,年輕時都喜歡在書店泡書;到書店找自己喜歡的書,到書店等待自己需要的書是否到了。

這家美文書店分店除開大部分書籍是學生輔導教材和文具用品外,也有不少文藝類書籍。我在書架上看到了我喜歡的作家沈從文的系列作品《湘行散記》《邊城》《從文自傳》《長河》,錢鍾書的《圍城》,以及《城南舊事》《昆蟲記》《百年孤獨》《雪國》《挪威的森林》《傾城之戀》。

說起書店,也會讓人回想往事。我記得第一次在西安一家小書店看到《沈從文全集》時,還沒有認真讀過沈從文的作品,很想買,幾經猶豫還是沒有買,後來研讀了沈從文的作品後時常為當時沒買下那套全集後悔。張愛玲那本《傾城之戀》我是至少二十五年前,在安康火車站候車時,在廣場邊的一個地攤書攤上買得的,書的紙質非常差,紙色泛黃,但價格很便宜,大概是盜版書。後來買的《湘行散記》《邊城》《從文自傳》《長河》《圍城》《昆蟲記》《百年孤獨》《雪國》,書籍都印刷得十分精美了。

到了手機橫行的年代,書籍的式微也是十分正常的事情,書店的沒落也是迫不得已,但和人們缺吃少用的時代不同的是,世上每個人的需求不再整齊劃一,人們的想法也沒有人能夠固化。所以,網店要徹底打敗實體店似乎也是不可能的,書店除開學生需要外,也還有人需要。這部分需要的人士就是那些做研究、深度學習、加強學習的人士。比如,要深度研究一個作家,不去泛讀、深讀、研讀這位作家的作品多少篇,是不可能有自己的深刻學習體會的,那就需要在書本上劃道道,寫重點,做分析。還有,就是書畫家臨摹需要書籍對照,書畫作品在網上的質感以及重複性,和書籍比起來還是相差很遠的。我找了書店有無書畫書籍,沒有。需要補上。

書店也是有故事的。在書店中間頂牆看到一面監控屏,突然想到那部名叫《諾丁山》的外國電影,說的是名影星安娜斯各特一天來到諾丁山的一間書店,邂逅了書店老闆威廉薩克,兩人墜入愛河的故事。記得年輕時在西安讀書,男同學門常常喜歡逛北門裡靠北的一家小小的新華書店,因為那家書店的售貨員是位年輕貌美的姑娘。

小城裡美文書店的發展也說明了這些。最早在體育場對面起家開小店,後來在中學對面開大店,現在在小城東邊再開店,是為第三家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