熨斗古鎮:古怪地名治水患

 熨斗古鎮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第六批),藏匿在巴山深處,與陝西省石泉、漢陰、西鄉等縣接壤,被譽為「雞鳴四縣」之地。這個多少有點奇葩的名字可不是現代人杜撰的。其來歷主要有兩種說法,一說此地原名永興場、筒車壩,從對面山上看古鎮,其地形似古時縫衣用的熨斗,清道光年間更名為熨斗壩。還有一種說法,道光二十三年七月,洪水猛漲,沖毀了沿岸幾十架筒車,有陰陽先生說想要防治水患,必須用火物鎮壓,故將其更名為熨斗。說來也怪,自「熨斗」這個名字叫開後,熨斗一帶再也未發生過大的水患,「熨斗」這個古怪的地名就一直叫到現在。

 古鎮上的民房大都一樣的格局,大門一律向街道開著,進門後就是一條狹長的巷道,兩邊是古舊的木板,光線也跟歷史一樣,深邃而幽長。大門一側就是門面房,各家做著各自生意。順著「巷子」走進去,裡面卻是豁然開朗,別有洞天。這就是古鎮的房子,開間小,進身長,俗話叫做「口袋房子」,這說法極其形象。房子分兩層,樓上是閣樓,臨街的一邊開著窗子,清一色的花木格窗。遙想當年,深藏在閨房裡的姑娘們呆膩了,就會來到閣樓,在小小的視窗探望著外面的世界。望著望著,一些浪漫而又溫馨的故事可能就發生了。過去,吊腳樓是熨斗古街上的一大特色,老街上的人為了充分拓展空間,把房子的後部伸出空中數米,淩駕於富水河上。遠遠望去,一間間吊腳樓伸出河面,下面被一根根木棒斜斜地支撐著,於是,這「空中樓閣」就有了另一種風情。在這樣的吊腳樓上,沐浴著巴山的暖陽,傾聽著河水的輕唱,玩個紙牌,打個小盹,該是多麼愜意呀。熨斗古鎮歷史悠久,老字型大小和老建築比比皆是,以旅店和藥鋪居多,「三步梯子見藥鋪」這句當地流傳的俗語,就是最好的佐證。老街口曾有一道閘門,上面題有「川楚通道」四個大字,見證了這裡曾是一個熙來攘往的熱鬧之處。建於清代的古戲樓,雖經多次整修,但兩邊的風火牆仍是最原始的樣子,她雖然有些老邁,但她見證了時代的變遷,是古鎮上最受尊重的「長者」。她也絲毫不倚老賣老,整天默默無聞地俯視著小鎮的人情百態和世事風雲。戲樓對面,是關帝廟遺址,據史料記載,關帝是小鎮人敬重的神,廟雖小,但人氣很旺,本鄉本土的,南來北往的,都愛在關老爺面前虔誠地拜上一拜,以祈求關老爺的佑護。如今,廟門上「忠義勇武」的題字早已被歲月的風霜淹沒了蹤跡,但關帝仍然被小鎮人所深深敬仰著、銘記著。

 古街上,很多年輕人都到外面的世界尋夢去了,唯有老人們還是那樣淡定與安詳,默默地堅守著古鎮的閒適與寧靜。清晨起來,撚一撮熨斗茶,再沖進用柴火爐燒開的富水河清泉,看綠如翡翠般的茶葉在水中翻滾著,直立著。少頃,湯色漸漸變綠,那是富水河的顏色,是巴山的顏色,看著看著,老人們的臉上浮上了淡淡的笑意,皺紋彷彿一下子也舒展了許多。喝完了早茶,便開始打理店裡的生意。雜貨店、理髮店、小酒店、小餐館比比皆是,老人們可能唱不了店裡的主角,但他們卻是最好的配角,幫著店裡掃地、洗菜、理貨,幹得井井有條。老人們也忘不了享受生活,中午或晚餐,總要炒上幾道愛吃的家常菜,小菜不是自家種的就是小鎮人種的,總之都是城裡人說的「綠色無公害」蔬菜。遠近聞名的熨斗白菜,金爛爛的土雞蛋,黃亮亮的臘肉片,綠如翡翠般的青椒,白如凝脂般的豆腐,信手拈來。在他們的眼裡,這是便餐,而在南來北往的遊客眼裡,那是一種高級享受,一種健康時尚令人嚮往的享受。難怪外地人來了,總想在這裡住上一些時候,靜靜地體驗一下這裡的幽雅、平淡與閒適。就這樣,平平淡淡的一天過去了,這一天,也許他們根本賺不了多少錢,或者連一樁生意也碰不上,但他們經營的是一種心情,一種狀態,而正是這份從容和淡定,成就了古街特有的氣質,也成了遊人們眼裡的風景。

 最有詩意的還是下雨的日子,天空霧走雲飛,迷蒙一片。而小鎮四周的山早已如羞答答的美人,被一片片白絲巾點綴得既含蓄又幽雅,白雲在飄動著,變幻著,那紗巾也像在隨風飄舞,美麗而動感。小鎮上大多是低矮的老房子,隨便哪一家的房子也有幾十年的歷史。屋頂的小青瓦少則也有幾十歲了,就那樣魚鱗般整齊有序地排列著,點點雨滴打在瓦片上,有詩詞的清麗,有歌曲的韻律。瓦溝裡的小草仿佛看慣了世事風雲,一副飽經風霜的樣子。屋頂的雨水彙集成一道道小溪,如斷線的珠子般滴落在那一片片被南來北往的腳步打磨得溜光發亮的青石板上,再四散濺開。街上的青石板水淋淋、亮晶晶的,倒映著天空,倒映著房子,倒映著行色匆匆的紅男綠女。這時候,小鎮上少有人跡,都躲在屋子裡做著各自的事,悠然而自在。雨下得大一些的時候,街後的富水河便一改平日的溫柔,變得粗野豪放起來,有幾分無拘無束,又有幾分放蕩不羈。如遇上夜雨,那漲起來的秋池,讓人不由自主便走進了李商隱的筆下。

 最有情調、最具風情的還數街上的女子,她們吃的是綠色食品,喝的是天然礦泉,一個個出落得楚楚動人、風姿萬千。皎好的容顏,白晳的皮膚,嫋嫋娜娜的身姿,落落大方的氣質,使人驚歎這巴山深處的偏僻一隅竟然有這等女子。在古代,從熨斗步行的話,半天即可出陝入川,因此這裡人的口音川陝混雜,既有陝西人的口音,又有四川話的味道,女子們說起話來,娓娓動聽,抑揚頓挫,像說話,又像唱歌,地方氣息十分濃厚。如果不聽她們說話,你是定然認不出哪是古街女子的,因為她們同外界的女子一樣衣著光鮮,一樣美麗時尚。在這樣的古街上,時而走過三三兩兩的時尚女子,你會感覺時光在變幻,歲月在穿梭。

 古街曲折而狹長,形形色色的氣味便隨著街道的走向蜿蜒著,飄蕩著。朝霞滿天的時候,首先是那些從屋簷下或是早點鋪子裡飄蕩出來的氣味,淡淡茶香、油炸麻花、芝麻燒餅、素菜包子、鮮香豆漿、香蔥油餅,不夾雜半點令人生厭的氣味,若是你還沒吃早點,准會讓這些誘人的氣息勾引得垂涎欲滴。晚一些的時候,恬淡安詳的老人們便支一把椅子,往屋簷下一坐,或是獨自閉目養神,或是悠然地吸著煙,或是隨意地打著紙牌,或是閒適地品著綠茶。這時的味道雖然是平淡的,但卻令人回味。最濃重的味道當數傍晚,暮色四合,炊煙四起,燒烤的誘人,麻辣燙的刺激,家常菜的鮮香,燒酒的清冽,在小街上橫衝直撞著。小街人聞慣了這些味道,有些不以為然,而那些成群結隊的遊客們卻架不住這些誘惑,紛紛尋著各自喜愛的味道而去,直到平息了腹內饞蟲的抗議方才甘休。街上的酒很香,但她不是名酒華麗的香,她是那種深藏在巷子裡的民間的、傳統的、自家作坊釀造的酒香,她香得自然,香得純樸,因此,她更接近大眾,更接近民間。

 這時,你在古鎮上閒庭信步的話,酒未沾唇,人就醉了。◇ 圖/文:黃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