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一座距今2500年土墩墓中 挖出一罐形態幾乎完好的雞蛋

 【新華社南京三月二十六日電】(記者何磊靜)二十五日,在江蘇溧陽上興鎮經濟開發區一座距今二千五百多年的大型土墩墓中,考古專家發現一罐形態幾乎完好的雞蛋。

 據了解,土墩墓是江南地區特有墓葬,與向地下挖墓穴不同,葬墓時把死者放在平地或石床上,再堆成饅頭狀封土,以中心點為圓心,向外擴張,可葬一個大家族。南京博物院和溧陽市博物館組成的聯合考古隊于二0一八年三月進駐溧陽上興鎮,經過一年時間考古,發掘了三十八座西周到春秋時期的墓葬。

 考古專家介紹稱,該罐雞蛋所在的墓被稱為「子午墩」,是一座直徑約四十米的圓形大土墩,高度達七點四米。雞蛋被存放在一個陶罐裡,滿滿噹噹,罐子還有蓋子蓋著,具體數量尚未清點完成。儘管已經過至少二千五百年,罐內雞蛋僅破了一個,其餘均形態完好。

 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考古專家、「子午墩」考古現場負責人周恆明說,經過這麼長時間仍較完整保存實屬不易,考古隊不敢輕易去動,將採用三維X光掃描來確定雞蛋具體數量。

 「雞蛋裡的蛋清和蛋黃已經基本被分解了,通過提取DNA等實驗能確定這雞蛋是腌製的還是新鮮的,同時也可以知道具體的『蛋齡』。」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所長林留根說,這是迄今發現的上萬座江南土墩墓中第五次發現雞蛋,此罐雞蛋是保存最為完整的,他們將帶回實驗室開展進一步研究。

 為甚麼要把雞蛋放入墓中?「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解讀,一是雞蛋可以孵出小雞,象徵生生不息,子孫綿延;二是陪葬的東西可能跟宗教信仰或者生活習俗有關,比如墓主人生前愛吃雞蛋,用這種方式表示死後也要同樣享用雞蛋。」林留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