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壇思學)心理教育的前奏──理解 沁源

 班內有一位女生的臉頰上長了一塊紫紅色的胎記,常被同學嘲笑,甚至有的同學還會當面嘲笑她。她將此事告訴了班主任老師,她說:「開始來到這個班級體的時候,為此,內心非常壓抑,我經常一個人坐在房間裡發呆,覺得自己好像生病了。」

 她解釋說:「那時候,自我感覺很孤獨,也很絕望,我不知道內心的痛苦可向誰傾訴。覺得自己像一座孤島,周圍是一望無際的海水;自己已經嘗試了主動用很多方法去和同學搞好關係,並且告訴同學我長大以後會去處理的,儘管如此,仍然有一些同學在背後嘲笑她。我不知道自己內心的痛苦應該向誰傾訴?」為此,她總是鬱鬱寡歡。

 當班主任暸解到這個問題之後,在和她談心時,發自內心地對她說:「一個人要面對這件不愉快的事情,挺艱難的。所以,你不要總去想這些不開心的事,要多欣賞自己的閃光點,那別人的眼光就不那麼重要了。」沒想到此時間她的淚水一下就湧了出來。令人感到身處痛苦中的她,是多麼需要被接納、被理解。

 她又說:「老師,其實你說的那些話,我的親人已經跟我說了很多遍;雖然經常有人跟我講道理,但是沒有人理解我的處境和痛苦,所以每次他們這麼說,我只好沉默了。」

 為此,我常在同學們面前,講述她默默為班集體做的好事,如:她早到學校來幫助在校運會跑步跌傷的同學做值日、主動幫請病假的同學補寫筆記等事例,使一些被幫助的同學深受感動。

 理解是打開心門的鑰匙,當我們願意耐心地站在對方的角度,去傾聽她內心的想法和感受、願意去暸解她的處境的時候,心靈的理解才能發生,她與同學之間才能更好地發生聯絡,教師的思想教育工作才能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