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萬象)古代器物「復原記」 劉欣瑜 張文靜

在今年於香港舉辦的「二零一八年創科博覽」展會上,甘肅省蘭州市外國語學校教師高飛展示了自己的中國古代軍事城防模型作品,引來無數讚嘆。

雲梯戰車、架火戰車、明代古炮、城池……取材於史料,出之於興趣,作之於木料,作為古代科技器物復原愛好者的高飛,將歷史發明中令人興嘆的器物復原成了一個個木質模型。

古代科技器物復原是以傳統手工工具結合現代激光切割機和3D打印技術製作木質模型的一種技藝。這項技藝融合了繪圖與榫卯結構,借助圓雕、浮雕、鏤空等手法進行創作。

高飛喜歡看《三國演義》,這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他對小說裡諸葛亮、馬鈞等人所發明的兵器很感興趣。根據史料記載和合理想像,他嘗試著用傳統工具刻鑿木頭,以復原成模型兵器。

沒有師傅傳授,沒有圖紙照做,高飛利用閒暇時間潛心鑽研,並「一發不可收拾」,走上復原古代科技器物的探索之路。

選一個要復原的器物,用一種材質軟而輕的木頭,首先在腦海中勾勒出三維立體圖,再逐層繪製平面圖。正式刻印製作前,高飛不會輕易「下手」,總要充分準備。

刻印製作時,高飛先刻出每一部分大致的輪廓,再精雕細琢,由外向內逐步調試,一步一步減去廢料,再經打磨製作出每個部件,並拼接起來,一塊木頭就「脫殼而出」,變成了一件精緻的工藝品。

古代科技器物復原這門技藝,高飛練了六年。高飛最開始使用鋸、銼、刻刀、鉋子等傳統木工工具,但隨著復原器物的精度要求越來越高,他發現用激光切割機刻印更精準也更快速。在計算機控制下,按預先繪好的圖形進行連續精確的切割和掃描,這樣就能把木板加工成想要的形狀。

「復原是一個複雜而有意義的過程,通常不會一次成功。」高飛說。在經歷了一次次失敗後,現在,他可以在木紋與雕痕、光滑與粗糙、凹面與凸面之間掌握自如。

在教學的課餘時間裡,從樺木到櫸木、松木到紅木,高飛一繪一刻,打造自己的「復原王國」。

栩栩如生的古代軍事城防模型,神奇能動的晉代指南舟,結構精巧的東漢陶三輪馬車……每一個都盡顯中國古代科技元素,但高飛最驕傲的是諸葛連弩。

用木棒、木板、弓等製成,箭匣呈水平,長度約一米,手指拉動弓弩,可以連續發射,這是高飛花了六個月時間復原的第五代諸葛連弩。

高飛的同事驚嘆:「傳說中的諸葛連弩在他手裡復活了。」學校也開設了科技DIY體驗課堂,不少學生更因此喜歡上了中華文化和科學發明。

在高飛看來,弩機是文明的刻印,每一件器物都蘊含著那個時代獨特的工藝美學。他希望可以通過普通人的雙手,再現中國古代科技發明,並把這種文化內涵傳遞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