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東講西)我的「緊急聯絡人」

    在人際關係之中,我覺得「緊急聯絡人」,較之「情侶」、「朋友」等更難界定,但凡需要你填上那個緊急聯絡人欄目時,總覺必關生死事,那個聯絡人,必須在你彌留之際,能毫不遲疑地為你下決定/趕來見你最後一面,除了血親之外,人生又可以有幾個「緊急聯絡人」?

    孩子入學登記一欄,「緊急聯絡人」我會絕不考慮地寫下自己名字,但在我進醫院等待分娩時,我幾乎想將這個欄目留白,與其苦思誰會在我危難時率先救援,甚至只是簡單地接過醫院一通電話,我還不如交給自己對自己負責好了。小時候我們可以依仗父母,人愈大尤其是面對生死存亡,真正可以在緊急關頭託付的人少之又少,你願意又或者你覺得誰人肯為你承擔這個責任?

    性命攸關之時,簡單如你要在旅遊塔上來一個「笨豬跳」,「緊急聯絡人」這一欄再次喚醒你,到底你「人之將死」前,「閉起雙眼你會掛念誰?」胡亂填個名字好嗎?萬一真的出了事故,你會後悔嗎?

    借貨的話你需要擔保人、求職的話有時候你又需要諮詢人,各自承擔著不同的責任,亦反映出你與當事人的關係及熟絡程度,但是這個「緊急聯絡人」呢?

    近日我發現在個別由政府舉辦的專題講座中,明明是在室內、基本上相對很安全的環境下,若你利用網上報名系統,出奇地需要我填寫「緊急聯絡人」這一欄,這一下又讓我陷入苦思,難以完成報名程序。◇    明俐